古典音樂的指揮家對樂曲演出有何影響?

固定的樂團音樂家、幾百年不變的樂譜......
同一首曲子,不同的指揮家會演奏出不同的音樂嗎?

 

朋友不停地追問著。

 

9月25日晚上,指揮大師赫比希成功地將NSO(國家交響樂團)變身為充滿德國風味的交響樂團。

現年78歲的指揮大師根特‧赫比希在威瑪受音樂教育,之後在東德地區指揮樂團,直到1983年才移居美國。深厚的德國文化陶養與紮實的教育,在他的音樂中散發出濃濃的德國風味,這場音樂會讓我聽見舒伯特的德國傳承,也改變了我對NSO的印象。

 

NSO的音色向來華麗明亮,高音聲部華美,充滿女性甜美,但低音聲部卻顯得支撐力不足,聽起來有些頭重腳輕,尤其在演出德國樂曲時,總讓我忍不住一邊聽一邊想念德勒斯登交響樂團的聲音。

赫比希大師不知道用了何種魔法,竟讓NSO的音色有了結構性的轉變,低音聲部寬廣厚實,穩穩地撐起了整個樂團,高音聲部非常節制,甚至還有一點點壓抑,不過份渲染自己的華美,只像是大洋中的小小波浪,帶著珍珠般的白色浪花,適時點綴在廣闊的湛藍的深海之上,而這片既深且廣的海洋,便是那寬厚的低音聲部,充滿木質松香味。

除此之外,整個樂團的聲音層次變得更加豐富,可以同時聽到好幾個旋律線條或和聲,彼此互相唱和,充分地展現了德國音樂的重要特色--和聲的層次與結構。不像以往,只聽得到主要旋律與一大堆「背景音樂」相互競技。原來舒伯特不止會寫優美的旋律與藝術歌曲,他的交響曲真的傳承了貝多芬的德國傳統,嚴謹的和聲與樂曲結構,如同樂曲標題一樣,很「偉大」。

 

今晚,NSO從穿著華美禮服的美麗仕女,變身為擁有豐富內涵與細膩心思的中年男人。

 我在NSO的樂聲中,跟著滿頭銀髮的赫比希大師的步伐,踩著滿地落葉,在茂密高大的森林裡緩步漫遊,看見陽光從樹葉間灑落,聞著森林獨有的樹木芬芳,遠處彷彿有小鹿跳過泉水、鳥兒拍翅飛向森林深處......

透過音樂,舒伯特180年前在德國森林中漫步時所見的情景,彷彿到了我的眼前......

  

 

你還在懷疑指揮家對音樂有什麼影響嗎?

   

 

這首樂曲長約50分鐘,赫比希在這50分鐘裡不但改變了樂團音色,也將音樂說得條理分明,每個樂句、段落、聲部對比等,清清楚楚,連最不討喜的過門樂段都能夠交代得清清楚楚,讓人很清楚整首樂曲的來龍去脈與每一個樂段在整首音樂裡的意義。

 

我想像在赫比希的腦袋中,這首他已經演出了180次的樂曲,一定是了解得滾瓜爛熟,清楚了解每一個音符在樂曲結構裡的地位。

 

我喜歡聽老音樂家的演出,技巧早已不是問題,我們聽的是他花了50年以上的歲月對音樂的理解,並且融入了音樂家對於人生的體會。透過赫比希的音樂,我們閱讀的是他這七十年來的人生智慧與美學。

 

一位將近八十歲的老先生,有著滿頭銀髮與畢生的智慧,帶領著中生代的音樂家,述說兩百年前的音樂家的心靈,生命的智慧與美學就這樣地繼續傳遞......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yhli364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